9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地方环保局的地位最为尴尬,他们中有很多人坚持原则,但往往是‘挺得住的站不住’。更为滑稽的是,很多地方局长要通报当地的污染,居然只能给国家环保总局写匿名信。(法制日报9月21日:《写匿名信通报污染太无奈 环境执法亟须"垂直管理"》) 连专负环保之责的地方官员,也只能偷偷摸摸,靠写匿名信向上面反映当地的污染情况,这种令人焦虑的现状,恐怕不是用“滑稽”二字能够形容的。说地方环保局长“挺得住的站不住”,好像也有三四年了吧,为何绝大多数人至今处境仍然如此“窝囊”? 首先,相关立法严重滞后。实践证明,现行环保法太过“专业”,只管如何做好环评、怎样处置污染问题,基本上管不到造成污染的主要责任人。这几年,虽说刮了好几轮“环保风暴”,可事实上,参照刑法相关条款,被以渎职罪提起公诉的官员又有几人?既然缺乏与环保法配套的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这就怨不得那些急功近利的地方官员“法治观念淡薄”了。在环境执法极其疲软的语境中,基于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地方环保局长当然只有隐姓埋名,与省长、市长们暗中“叫板”了。 其次,行政问责流于形式。眼下,在不少地方,“环保一票否决”仅仅是个叫得厉害的行政口号而已,其实并未真正兑现。诸如松花江水污染之类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最后也多是象征性地处分几个基层干部,再由当地主政官员公开道歉了事。谁见过仅仅由于环境污染而被“一票否决”的省厅级领导?即使有,但过不了多久,便一个个东山再起,甚至不少还另有高就。在这种无须为环境污染承担多少政治风险的生态中,地方环保局长哪敢实名通报相关情况? 对于专家呼吁已久的环境执法应垂直管理的问题,潘岳此次做了回应:对于环保部门来说,目前亟须环境执法和监测系统的垂直。但在我看来,在当下制度设计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垂直管理同样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时候,哪怕全国环保系统有N个潘岳这样的“铁面官员”,可你既无法律上的有力支撑,又无干部任免权力,不是照样镇不住那些不把环保当回事的地方官员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