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最新资讯
|
交通事故
|
工伤事故
|
医疗事故
|
人身伤害
|
消费权益
|
环境损害
校园伤害
|
动物伤害
|
触电伤害
|
家庭伤害
|
精神损害
|
其他赔偿
|
理论与实践
最新更新
更多
·
交通部:今年中秋节视同国庆高速路
·
浅谈“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理解与
·
交通事故处理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
交通事故发生后损害赔偿项目详细列
·
苏州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如何
·
保险公司对驾驶员无证驾驶应承担交
·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获通过 明确“精神
·
乡政府行政违法 企业家申请500万国
·
公路管理所为保路限通行 无奈停运司
·
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国
信息推荐
更多
·
交通事故发生后损害赔偿项目详细列表
·
苏州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如何计算
·
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日评定标准
·
试析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
·
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案中相关责任主体问
·
一般人身损害案件的赔偿项目及标准
·
小学生砸伤同学 学校未完全履行管理义务担责2
·
黄碧连诉集美大学及周华平校园伤害案
·
一起学生伤害事故的判决书
·
学生上房顶晾衣致残 学校擅搭违章建筑赔偿
热点信息
更多
·没有任何信息
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位置:
昆山律师网
>>
损害赔偿律师网
>>
交通事故
>>
公路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指南
>> 正文
浅谈“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理解与认定
【字号
大
中
小
】 录入:
Admin
更新时间:2012-6-4 阅览:次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从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格来看,逃逸行为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
何种行为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依据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的规定,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一、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二、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负主要责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驾驶的一重型汽车的左侧与行驶摩托车的右侧相刮,摩托车及驾驶人(当场死亡)倒地,汽车的左后轮将摩托车的后轮碾压,被告人王某听到自己驾驶的车辆发出异常声响,且继续行驶二十米后,方停车查看车辆与摩托车是否相刮。其虽发现汽车二十米后有一摩托车及人员于地倒躺,因其未发现所驾车辆有刮擦痕迹,便驾车离开现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是否为逃逸。笔者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属于逃逸。因通过本起事故的责任认定,被告人负主要责任,已构成交通肇事犯罪;被告人发现车辆发出异常声响后,停车后又发现了摩托车及人员在道路上的实际状态,因此,其主观上应意识到肇事的可能性,但其却驾车离开了现场。从其驾车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上来看,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一、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二、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
另外,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即肇事者将被害人送到医院后,擅自离去、下落不明。那么,该行为是否应认定为逃逸行为。笔者认为,该行为应认定为逃逸。“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从《解释》对逃逸行为的规定来看,逃逸行为并不仅指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追究离开肇事现场的行为。肇事者将被害人带离现场,无论将其送往何处后,只要能证实肇事者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就应认定为逃逸。
分享到:
[
在线提问
]
上一条:
交通事故处理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下一条: 没有了
相关信息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页
】【
收藏本页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部
】
法律咨询:叶怀静主任律师
联系电话∶ 13914965048 传真 0512-50103172 邮编 215300
邮箱∶yelawyer@126.com
地址∶昆山市前进东路898号帝景大厦1502-1505室(
点击看地图
)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
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